栏目导航

 

             公司要闻
             国资信息
             集团要闻
             控股公司动态
             京津冀协同发展
             行业聚焦
             企业党建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国资信息   

以评促育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赋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15 11:53:33   来源:

中小企业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大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持续推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2021年11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排忧解难。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九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将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等作为“十四五”中小企业工作重点。2022年6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三个层次的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制定了公平公正的评价与认定程序,建立了优质中小企业动态管理和培育扶持工作机制。

一、关乎根本 充分认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成长为优质中小企业,也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点。

第二,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优质中小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等特点,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一方面,优质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实力与市场敏感度,超六成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力于产业基础领域,是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有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另一方面,大量的优质中小企业以其长期深耕专业领域、细作配套能力的优势,与龙头企业共同构成稳健的产业体系,有效保障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第三,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可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指引。在党中央、国务院全面领导下,我国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不菲成绩。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侧重于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各地行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但对于专精特新定义、重点领域、优质中小企业指标设定以及指标值限定比例等存在一定差异,梯度培育界限不分明。从全国层面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仅可更好引导社会各方精准定位优质中小企业,规范政府培育工作,也为广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可参考的阶梯式目标,引导企业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迈向国内国际知名企业。

二、提质增效 锚定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重点方向

优质中小企业培育的关键是企业自身,《办法》明确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重点方向,有利于引导企业“层层递进”。

第一,突出培育与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企业如何顺应产业发展形势、找准发展方向、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办法》立足当前中小企业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聚焦专业化水平、精细化管理、特色化程度、创新能力、企业成长性以及对产业链供应链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方向,既是优质中小企业评价依据,也是中小企业对标对表的重要指南。同时,《办法》提出了不同梯度优质中小企业培育要求,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根据各项指标要求科学地开展自评估、自诊断,从而看清差距和问题,找准工作着力点,坚实迈好每一级阶梯,科学规划企业茁壮成长的成功之路。此外,《办法》还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中提出了“特色化指标”要求,便于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差异化的培育与引导。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为引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品质,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优质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也是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不仅要关注结果,也应注重过程。《办法》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等两个维度加强对企业的引导,重点考虑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情况,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建设情况,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情况,关键基础产品的产业化突破或商业化应用情况等。特别是在研发投入指标设置时,兼顾规模较大的企业和规模较小的“潜力股”,设置三类差异化的要求,其中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要求近两年研发强度不低于3%,略高于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2.4%,对于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严格要求同时满足新增股权融资、研发费用总额和研发人员占比。《办法》还首次提出了“创新直通条件”,对创新能力非常突出但其它条件略有欠缺的企业给予适度倾斜,以确保精准“相马”。

第三,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专业化是指企业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深耕于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专业化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资源相对有限,精准定位和长期专注主导产品是中小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提升企业收入、打造“配套专家”的重要途径。《办法》明确了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所属领域、为重点龙头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等专业化重点培育方向。为了形成梯度效应,“主导产品所属领域”这一指标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提高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若干关键重点领域,指标设置也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分制”调整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门槛”制指标,凸显优质中小企业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作用。

第四,稳步提高数字化水平。从中小企业来看,数字化是中小企业提质增效的“倍增器”,实现数字化转型可以全面优化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方式、工艺流程、组织架构以及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一定门槛,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脚踏实地,因企制宜,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因此,《办法》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设置数字化水平、核心业务信息支撑等相对宽松的数字化转型指标,引导中小企业有序“上云上平台”,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逐步实施数字化,稳健推进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

第五,持续强化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可以充分释放企业潜能,提高企业效率,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使企业的财务真实准确、结构合理,提高产品质量、创建良好的企业形象。《办法》将企业成长性、资金链健康度、质量管理与品牌运营作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企业财务、品牌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等运营情况开展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提升,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激发管理效能。为了确保梯度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办法》充分考虑新冠疫情等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将主营收入增长率等指标考察区间放宽到近2年,并根据不同梯度的企业设置了差异化的要求,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标中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10%即为满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将“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的最低门槛值设定为5%。

三、多方发力 助力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服务体系

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有助于团结社会各方形成培育工作合力。《办法》对培育扶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加大中小企业战略与政策研究支撑力度。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离不开政策工具的持续扶持,《办法》提出了“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国家及各省智库应充分发挥“智囊参谋”作用,持续深化央地协作,推动政企合作,深入开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支撑政府制定一揽子惠企政策,形成多维度政策“组合拳”。与此同时,深入开展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和扶持政策解读宣贯工作,推动政策精准惠及优质企业。

二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办法》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公司治理、精细管理和合规管理水平”的要求。数字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倍增器”,应深入研究优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鼓励优质中小企业依据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成熟度、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等标准开展对标,抓住重点场景应用,提升产品创新、业务优化、管理变革能力。引导数字化服务提供商为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问诊把脉”,挖掘数字化提升潜力,分行业、分领域为中小企业遴选和推广一批便捷、成本低廉的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运营能力与精细管理水平。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办法》提到“通过普惠服务与精准服务相结合,着力提升服务的广度、深度、精准度和响应速度”的要求。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平台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与响应速度,为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优质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专属服务包。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合作,通过发行服务券、举办服务月活动等形式,开展公益服务或为优质中小企业减免部分服务费用。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好标准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等基础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提供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等信息服务。

上一篇: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 适度增强省级调控能力
下一篇: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日益完善
 
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动态 业务领域 企业党建 信息公开

CopyRight 2007---2021 www.zcxtjt.com Inc All UV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中创信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搜扑互联  备案号:京ICP备150663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