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公司要闻
             国资信息
             集团要闻
             控股公司动态
             京津冀协同发展
             行业聚焦
             企业党建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国资信息   

2022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稳开局
发布时间:2022-04-19 11:37:56   来源:
4月18日,中国经济一季报出炉。一季度这个头开得好不好,对全年都很重要。怎么更好地理解这其中的一些主要数据?
打个比方,现在的中国经济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从弱到强,每年都在成长,体量也越来越大。大家最关心的GDP增速就好比这棵树每年的壮大程度。那么,它的成长是靠什么拉动的呢?是这三根主干——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需求端。有需求,就要有生产,有供给。需求的增长,自然会拉动供给的增长、产品的增加。生产端今天我们重点关注一下工业。
中国经济这棵参天大树的成长,直接影响民生。在民生领域有两个指标很关键,一个是就业,一个是物价。那么,这些重要的指标在一季度的表现怎么样?稳字当头,中国经济稳住了吗?
回顾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1、2月份增长稳健,多项主要数据超预期。3月以来,虽然面临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推高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压力,但是综合各项主要指标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经济持续恢复的态势,以及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都没有改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充满挑战的情况下,我们能取得这样一个成绩呢?我觉得首先还是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为了稳住经济大盘,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作了一系列安排,特别是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政策靠前,靠前发力,所以大家注意今年1、2月份的情况特别好,它就强有力地支撑了一季度整个经济发展。”
4.8%的经济增速看起来比前些年有所下降,但“含金量”却不低。2021年我国GDP总量超过114万亿元,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全年5.5%的增长,相当于5年前增长7.4%、10年前增长10.5%。2022年如果我们实现5.5%的增长,光是经济增量就会超过9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4.8%的经济增速可以说来之不易。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回旋空间依然在,中央又出台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这对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有重要意义,会使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的国土空间更加畅通地流动,这些都会对发挥原有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增速稳,有赖于这三大动力——消费、投资和出口。
“一墩难求”的冰墩墩,你抢到了吗?今年前两个月,在春节和冬奥因素的带动下,消费增长明显。不过,进入3月,国内散发疫情对消费的稳步复苏造成较大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
与消费相比,投资的恢复步伐较快。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
外贸也表现不俗。在去年基数较高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增长13.4%,体现了极强的韧性。
姚景源说:“分析这三驾马车,最给力的还是投资,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去年年底增长速度只有0.4%,今年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5%。而出口和投资这两个作用的积极发挥,弥补了消费领域遭受到的疫情严峻影响和撞击。”
从生产端来看,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快落地,工业生产克服疫情散发、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民生方面,虽然受多地散发疫情等因素影响,鲜菜价格涨幅较大,但物价保持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1%。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就业总体稳定。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时提出的要求。从刚才提到的一些主要指标来看,开门“稳”已经基本实现了,那么这个“进”又体现得如何呢?
虎年春节后不久,一个重磅消息传来,一项被认为是开启了算力经济时代的大工程——“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这张图显示的就是获批的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东数西算”,简单地说,就是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和需求,放到水、电等资源更丰富的西部地区来计算和处理。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社会对算力的需求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开启,将大幅提升我国的总体投资水平,预计每年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000亿元。
董煜说:“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这些产业,还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都需要算力作为支撑。中国推进‘东数西算’工程,一方面在当前是拉动有效投资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培育西部地区增长极的有效举措。从长远来看,会为全国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两会上,“专精特新”成为一个政策热词,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那么,什么是“专精特新”企业呢?它指的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这类企业可能规模并不算大,但创新能力强,在某个细分领域往往有“独门绝技”,甚至是“隐形冠军”,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去年7月,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时振奋人心的场景。当时,刘伯明、汤洪波穿的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航天服,这里面的一个关键器件——锌银电池,就是由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主研发的。
通过自主研发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突破一个个“卡脖子”难题,是“专精特新”企业的一大特点,它们也成为中国制造强链补链的生力军。目前,我国有“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今年,我国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一系列政策红利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董煜说:“通过在这些领域打造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实际是在一点一点补上过去产业链的短板。今天对这些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是在培育未来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创新驱动引领之下,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工业生产和投资中的亮点。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2.7%。
姚景源说:“高技术领域这些产业的增长速度相当于整个全部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投资,全社会投资增长9.3%,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增长27%。增长过程中结构得到了优化,高质量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中国经济这棵参天大树,面对风雨,依然努力健康地成长,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但是当前,疫情反复、外部环境更是复杂严峻,要实现全年5.5%左右的经济增速,同时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仍需付出艰苦努力。在宏观政策中,有一项被形容为“放水养鱼”的政策,是我们保持中国经济活力、更好地稳就业的关键,前两年也曾说“留得青山”,它们针对的正是我国1.5亿户市场主体。
当前,一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加大,要着力帮扶他们渡过难关。
减税降费这项重要的政策红利曾被形容为“放水养鱼”。今年最新的减税降费“大礼包”不同以往,不只减税,还有退税,总规模达2.5万亿元,为史上最高。这其中,留抵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将直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现金流约1.5万亿元,大大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正加快出台落地。那么,接下来,要更好地实现稳增长,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呢?
姚景源说:“下一步的重点稳住全年经济,首先还是要让固定资产投资发挥关键作用,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从财政政策到货币政策来支持投资;第二是进出口,进一步排忧解难,帮助它解决问题;第三要研究扩大消费,我们最大的优势是14亿人的国内大市场,要研究怎样使消费能有一个较好的提升。”
董煜说:“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压倒一切的是要稳定市场预期,预期稳了,发展的环境就稳了,将来的趋势也就稳了。接下去几个月,各地区都应该着力在维护营商环境上发力。大家一起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帮助这些企业更有信心去投资,去发展。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今年稳增长任务是一定能够顺利完成的。”
走过2022年的头三个月,在这些留下的数据背后,能看到“稳”,发现“进”。这里面蕴含着中国经济承受的风雨,但承载更多的是国家的一项项暖心政策、是一个个市场主体,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难得的是信心,重要的是行动。风雨来袭时,保持战略定力,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我们相信中国经济这棵参天大树一定能扛得住风雨,更加枝繁叶茂。
上一篇:23条举措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篇:A股加速优胜劣汰构筑市场良性投资生态
 
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动态 业务领域 企业党建 信息公开

CopyRight 2007---2021 www.zcxtjt.com Inc All UV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中创信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搜扑互联  备案号:京ICP备15066334号-1